WFU

網站頁籤

夜間或清晨,我的小腿容易抽筋

 老人小腿容易抽筋(尤其是夜間或清晨發作),是常見的問題,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:

一、可能原因:



  1. 電解質不平衡(尤其是鈣、鎂、鉀不足)
  2. 脫水或水分攝取不足
  3. 血液循環不良
  4. 長時間不活動或姿勢不良
  5. 用藥副作用(如利尿劑、降壓藥)
  6. 慢性疾病(如糖尿病、腎功能異常、周邊神經病變)
  7. 年齡退化(肌肉彈性與神經控制力下降)






二、改善與預防方式:




1. 

日常保健



  • 多喝水:尤其在白天多補充水分,預防脫水。
  • 補充電解質:透過飲食(如香蕉、菠菜、堅果、乳製品)或依醫囑補充含鎂、鈣、鉀的營養品。
  • 保持下肢溫暖:睡前可用熱水泡腳或穿襪子,促進血液循環。




2. 

伸展運動(特別是在睡前)



建議每天做以下簡單伸展(每個動作保持15~30秒):


  • 小腿伸展:腳掌踩牆,腿伸直向前壓。
  • 腳尖拉伸:坐著時用毛巾勾住腳尖往自己方向拉。
  • 踮腳站立:提高腳跟,強化小腿肌群。




3. 

藥物與補充品(需醫師指示)



  • 鎂劑、維他命B群(對神經傳導有幫助)
  • 若頻繁影響睡眠,醫師可能開立低劑量肌肉鬆弛劑




4. 

避免誘因



  • 避免過度劇烈運動或走太久不休息
  • 避免咖啡因與酒精過量,因其利尿作用會導致脫水與電解質流失






三、就醫時機



若小腿抽筋頻率明顯增加、合併刺痛麻木、或無法行走時,應諮詢醫師排除神經或血管問題。


脊椎內視鏡:腰椎椎間盤突出



仁愛長庚醫院近日接獲一名38歲女性病患,因突發性左側臀部及下肢劇烈疼痛就診,初期嘗試保守治療仍無明顯改善,經影像檢查確認為高位椎間盤突出所致,最終接受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,術後迅速康復,重拾生活品質。


這名43歲女性,原本身體健康,某日突然出現左側臀部劇痛、下肢放射性疼痛,甚至影響走路與日常活動。她在家中自行休息與服用止痛藥物數日後,症狀未見改善,疼痛指數甚至達到8分以上,於是前往仁愛長庚醫院疼痛科求診。


疼痛科賴炯文主任表示,病人到診時疼痛位置呈坐骨神經走向分布,經臨床評估,考慮為急性神經壓迫引起。賴主任為其安排進行選擇性神經根阻斷術與尾椎硬膜外注射治療,希望能緩解疼痛並避免開刀。不過病患在接受數次介入治療後,雖然短暫疼痛略有緩解,仍表示疼痛持續,且開始出現腿部無力症狀,疑似神經壓迫加劇。


賴主任為求謹慎,安排病人進行腰椎核磁共振(MRI)檢查,結果發現病人於L4-L5位置有一巨大椎間盤突出,且碎裂的椎間盤已往頭端方向游離,直接壓迫神經根,難怪保守治療效果有限。考量神經功能受損的風險,賴主任立即轉診至本院神經外科施育彤主任進行進一步處理。


施育彤主任接手後,詳細檢視病人影像,並進行神經學檢查,確認症狀與椎間盤碎裂壓迫位置吻合。施醫師指出:「病人雖經過合適的疼痛治療,但當壓迫嚴重、神經功能開始下降時,手術介入就成為必要的選項。特別是這類游離型、往頭端移動的椎間盤碎片,常造成診斷與處理上的困難。」


考量病人年紀與生活需求,施醫師建議進行脊椎內視鏡微創手術。這種手術不需大範圍剝離肌肉,只需微小切口,即可進入椎管內精準移除壓迫神經的椎間盤碎片。手術過程順利,術後病人立即感受到疼痛明顯減輕,並於術後短期內順利下床行走,恢復快速。


施育彤主任提醒,對於腰椎滑脫或椎間盤突出的病人,保守治療永遠是第一步,包含藥物、復健、甚至神經阻斷與射頻等介入方式,都是必要且值得嘗試的策略。但若症狀惡化、神經受壓嚴重、甚至影響行動或肌力,就應儘速尋求外科評估,避免延誤導致神經永久性損傷。


最後,病人也感謝兩位醫師的合作與專業,「一開始真的很怕手術,但疼痛已經影響到工作與生活,幸好最後做了正確的選擇。」